鄒城房產網m.tiuyao1.com
恍惚之間,2018年僅剩不到一周了。
回看過去這一年,全國樓市這出戲跌宕起伏,房價上躥下跳,有城市搶人大戰,開發商打骨折促銷,購房者維權潮四起……所有的這些,終于要轟轟烈烈的落幕了。
對于裹挾在樓市風暴中的我們來說,2018年樓市不一定讓每個人都心驚肉跳,但也無法裝作無動于衷。
筆者總結出11大關鍵詞,和大家一起回顧2018年驚心動魄的一年......
1、花式調控
2018年樓市調控平均1.2次/天。
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限價……花式調控齊上陣。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7月,全國樓市調控密集程度刷新歷史紀錄,合計超過60城市發布了超過70次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
而1-7月累計調控次數260次,相比2017年1-7月同期上漲了80%,調控次數之多,調控密度之大,前所未有。
不可思議的是,調控一路加碼,房價也一路上行。房價越是上行,調控火力就越密集,調控火力越密集,搶房熱情越是高漲,樓市調控一度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僵局。
直到下半年,才打破“越調越漲”的死循環。
2、萬人搶房
全民炒房,萬人搶房,這是2018年上半年樓市的“新”常態。
在杭州,98歲老奶奶親自上陣搖號,“買來用于自住”;一名女性在搖號排隊現場,由于體力不支暈倒。
在成都,7萬人搶1000套房子,排隊提交材料的隊伍一眼望不到盡頭。
在深圳,一樓盤未售先紅,開盤前先交500萬誠意金才能獲得搖號資格,房子起步價2000萬,選房限時2分鐘,否則視同放棄。
在西安,某樓盤搖號前日,“內定關系房”名單被曝光,其中不乏公職人員。截至5月28日,當地已進行了142人次的調查核實工作。
排隊排到暈倒,98歲老奶奶親自上陣,7萬人瘋搶1000套房子,“內定關系戶”橫行……種種奇葩現象在2018年上半年噴涌而出。
而造成各大城市萬人搶房盛況的根源就在于,限價搖號制造的套利空間。
新房房價被一雙大手死死的摁在地上摩擦,二手房在市場價的指導下猶如吃了春藥,越漲越猛。
這就造成一二手房之間出現明顯差價,不少熱點城市新房價格普遍低于同區域二手房價15%-30%。
一二手房嚴重倒掛,制造了巨大的套利空間,也滋生了雙合同、茶水費、號頭費等亂象。
限價的出現造成一二手市場嚴重分化,對于剛需來說,注定是新房搶不上,舊房買不起,讓剛需們離房住不炒漸行漸遠。
3、六個錢包
“六個錢包”言論是經濟學家樊綱提出的。
“六個錢包買房”意思:
就是丈夫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加上你妻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共是六個錢包。
鑒于樊綱個人身份的特殊性,此言論一出,輿論嘩然:
用所有能用的錢去買房,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卻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現狀。
我們看一組數據,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增速持續在9%以下徘徊,創下了40年來最低!
其實,在幾大經濟部門中,政府存款仍然很快,非金和企業存款相對持平,而給我們的存款增速嚴重拖后腿的,居然是居民存款增速。
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2008年的18%下滑到了2018年的7%左右。這些錢都去哪了呢?
很顯然,這些減少的錢大家都拿去買房了。
4、租金上漲
房租上漲成為2018年絕對的熱點詞匯。
網上隨便一搜,房租上漲的消息鋪面而來,難免少不了一頓感慨:這一批的90后,幾年前追不上房價,幾年后追不上房租。
以北京為例,中國房地產行情網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7月,北京房租同比上漲達到21.89%,環比漲幅為2.63%,北京房租以每平米92.33元/甩開其他一線城市。四環內,沒有一間低于2000塊錢的單間。
而以上只是反映了北京房租的平均漲幅,北京五六環等熱門地區,房價整體漲幅已經超過了10%,過去一段時間,某些房源甚至10天暴漲100%。
不僅僅是北京,一些二線城市,如成都、重慶、合肥、南寧、哈爾濱這些地方的房租租金同比漲幅也都在20%以上。
要說租金上漲其實不是新聞,怎么就成了今年的樓市熱詞了呢?
這還得從今年8月份說起。
8月,清華水木論壇上出現了一則備受爭議的帖子,一時間房租猛于虎的言論就此展開,而房租跳漲的矛頭也直指長租公寓。
但公平點說,房租跳漲這鍋還真不能全部甩給場租公寓,供需失衡是房租跳漲的主要原因。
鏈家研究院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到今年2月,鏈家平臺新增租賃房源套數連續7個月環比下降,租賃新增供給僅為2017年高峰的50%,租賃客房比由2017年末的1.9上升到2018年初的2.4。
租賃需求上升,供給不增反降。
房租能不漲嗎?
資本的加持只是加速了租房價格的節節攀升。
5、搶人大戰
近一年多來,中國已經有60多座城市開啟了“搶人大戰”。
僅今年前5個月,就有超過35座城市發布了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
天津、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鄭州、沈陽、濟南、西安、南昌等城市均加入搶人大戰隊伍中。
自搶人大戰開始以來,房價、落戶、政策、門檻……自然成為大家高度聚焦的詞匯。
而搶人大戰帶來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房地產。短期看,限購條件下,戶籍的增加客觀上帶來房價的上漲,
從2017年到2018年,搶人大戰進行時,以下主要城市的房價均有上漲。最高是成都+西安+杭州這三個熱門城市。
長期看,這些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城市將成為樓市的主戰場。
6、降價未遂
2018年11月的樓市鬧了一場被稱為“降價未遂”的笑話。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俠客島報道:
前不久,安徽碭山某樓盤降價后,當地組織召開了一次“降價未遂事件”約談會,停辦相關樓盤預售許可證,同時對4家合作銀行予以處罰。
無獨有偶,安徽合肥近日傳出,某樓盤降價6000元/平米,有關領導親自前往調研,不久,房價便又回漲。
而“降價未遂”一事說明,地方部門顯然能接受房價大漲,不能接受房價下跌。
其實,這不是降不降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降的問題。
在大環境下行,一旦個別樓盤出現房價硬著陸的話,有可能會帶動整個區域的房價整體下行。
如果真深究原因的話,那就是這些地方之前吃土地財政吃的太爽了,一下子戒掉,房鬧大軍又會攻擊售樓處,社會不和諧。
更要命的是土地市場轉冷,那GDP數據就不好看了,數據和業績、仕途掛鉤。
這才是地方政府的命門所在。
7、維權退房
2018年是一個維權年。
杭州濱江未來海岸二期降價40萬,結果一期的業主跑到售樓處痛斥開發商“胡亂定價,欺騙業主”。
泰禾的合肥院子項目因將某棟某個戶型降價4000元/平米促銷,隨即引來老業主堵住小區門口,拉橫幅維權。
隨后,北京、深圳、上海、廈門、佛山、武漢、無錫、鎮江……“房價保衛戰”在多城蔓延。
以往都是樓盤交付之后,業主發現樓房質量問題后展開維權。現在倒好,很多樓盤尚未交付,就提前遭遇業主維權。
維權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投訴雙合同的,有投訴質量問題的,還有投訴虛假宣傳的。
因為質量問題維權的行為,這是理所應當,但是降價維權,這恐怕只有在ZG才能見到吧。
這些行為也反應出一個事實:靠買房實現一夜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子是資產,可以為家庭增值,但變現不容易,一夜暴富的概率更是越來越低。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現階段買房,請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做好房價波動的準備,不要老想著短進短出升值了就賣。
要知道,買房最大的風險不是崩盤,而是政策,政策鎖死流動性的風險。這句話多讀幾遍,對買房的你有幫助。
8、土地流拍
一直以來,我們把房地產和土地的關系比作是“面包”和“面粉”的關系,面包降價,面粉的銷量勢必受影響。
在今年土地調控和限價等因素影響下,房企拿地也趨于理性。于是流拍地塊明顯增多:
8月,太原8宗黃金地塊,起拍價格130億,全部流拍
10月,西安2宗地塊起拍價僅為3個月前價格一半,流拍
11月,北京通州一地塊無企業遞交申請,流拍…
……
根據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17日,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年內流拍324宗,是近6年來最高紀錄。
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標也處于高位,年內三四線城市流標住宅土地1177宗,加上一二線城市流標土地,2018年住宅土地流標年內高達1501塊。
而另一方面,土拍的成交規模和整體溢價率也同時走低,上半年成交規模環比下跌23%。
9、樓市松綁
18日下午,山東省菏澤市住建局宣布了“樓市新政”, 取消了2017年實施的樓市限售政策。
經過一天時間的討論,最終山東住建局宣布說,菏澤棚改推進后,民間購房需求太旺盛,因為限售政策限制了樓市交易,為了防止房價上漲失控,所以決定取消限售。
其實,菏澤并不是2018年唯一一個放松調控的城市。
蘭州打響放松調控的第一槍。2018年1月5日,蘭州市發文,對城市部分區域取消限購;繼續限購區域則不需要提供社保、納稅證明。
2018年12月19日,廣州部分取消商住房銷售對象的限制。
2018年10月30日,珠海部分區域限購政策調整,金灣、斗門兩個區域只需要一年社保就能購買商品房。
這意味著,2019年部分城市將面臨樓市松綁的局面。
10
房企裁員潮
2018年下半年,房企銷售額前20名的房企中,至少有7家房企明確提出裁員瘦身。
裁員波及幾乎所有千億級地產大公司:碧桂園、華夏幸福、萬科、旭輝、泰禾、正榮、新城控股。
風雨一重又一重的撲面涌來。
8月28號,網曝碧桂園裁員30%,后來官方回應稱這屬于人才優化,是企業日常管理,但是并未否認裁員數據;
11月初,旭輝在毫無征兆之下,忽然給員工發裁員郵件,并按照法律規定給予相應補償。更重要的是,這個裁員并非局限于某一單一的城市城市,而是全集團范圍內的裁員比例,約占總員工比例的8%;
年初,泰禾宣布了野心勃勃的2000億計劃,但到了下半年,卻以大裁員風波告終。
樓市下行,不少大房企里的“小白兔”們成為第一批犧牲品。
10、去地產化
其實,早在今年初,各家大地產商紛紛更名去地產化,那勢頭就像現在的流感一樣傳播開來了。
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有近20家房企“殺死“地產”二字,改頭換面后再戰江湖!
當然包括TOP房企公司。
1月,朗詩綠色地產正式更名為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力高地產更名為力高集團;
3月,大連萬達商業地產,改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時代地產更名為時代中國;
5月,美的地產更名為美的置業集團;
6月,龍湖地產更名為龍湖集團控股;合景泰富地產更名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
7月,中駿置業更名為中駿集團;
9月,保利地產更名為保利發展;“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11月,“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奧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從此,這些XX地產雖然還主要在做地產的事兒,但已經不叫地產公司了。漢語博大精深!
目前,中國排名靠前的大房企,只有中海和富力還帶有“地產”二字。
這波更名潮,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及擴大”,換句話說就是,房地產市場的蛋糕還在做大,并且還玩進了健康、養老、教育、能源等行業。
這就是趨勢,順勢而為房企才有活下去的資本。
回顧完2018年樓市,我們也稍稍展望下來年房地產行情。
穩中趨緩、穩中有變。
2019年樓市也將進入“量平價穩”的零增長區間。也就是說,整體看樓市很難再出現大漲大跌現象,但在合理區間內漲跌是允許的。(來源:房產觀察局(galaxy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