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4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總結2016年經濟工作,闡明經濟工作指導思想,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1.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2.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3.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
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
今年,中央重點關注房地產
在本月之前的政治局會議上,中央就提出了“要研究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其實,今年,中央政府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的一年,注定也是房地產市場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的調控出現了很多輪,重點城市比如深圳、上海,都遭遇了多次下手很重的調控。
今年的調控在限購、限貸之外,還出了一個新的地方政策:限價。也就是說政府根據成本和利潤率,批準一個價格,因為這個價格低于市場價。
最密集的一輪調控出現在國慶前后。
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政策背景下,從2016年9月30日到10月6日的時間內,限購、限貸新政就相繼在北京、天津、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蘇州、深圳、廣州、珠海、東莞等多個城市落地。具體政策如下圖。
此后,政策的密集出臺一直持續到11月,12月,限制拿地的政策、打擊中介違法行為等等不斷出現。21地市密集調控令讓房價有所“冷靜”,多市房價出現松動。
房地產不等同于一般投資品,投機過度只會引發泡沫。住宅不會為居住者帶來任何收入。如果將其出租,由于房子本身并不能生產任何東西,因此租房者必須找到其他收入來支付房租。房主雖然可以通過出租房子獲得收入,但并不會給整個社會帶來一丁點收入。當投機能獲得高額利潤時,過度投機就會成為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
為了保障居民擁有住房的基本權利,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許多國家實行嚴格的限制炒房的政策。當房地產過熱時,政府會通過征收高額的個人所得稅來抑制投機性需求。在香港除了允許房地產市場提供的商品房可以完全開放、自由買賣外,主要通過廉租房制度解決絕大多數人口的住房問題。達到一定條件的居民可以購買廉租房,但限于租金低廉和轉手困難,居民很難借廉租房進行投資或投機。
在調控出臺前,有錢人紛紛加入炒房隊伍,囤積房屋,哄抬房價,還有一些政府官員也加入進來,以極低的價格獲得房子,然后囤積起來,不僅造成房地產資源的巨大浪費,加劇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對引發房地產泡沫起了推波促瀾的作用。
可見,無論從經濟學角度還是從保障民生的角度看,把所有住房都當作股票那樣的純投資品來炒作都是有害的。住房是民生問題,要把基本解決中國民眾的住房問題作為一項基本職責,同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抑制個人和外資的房地產投機行為。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正如國家主席在會上提到的那樣,應該是讓“房子用來住,而不是用來炒”。讓所有人真正買得起房,住得起房。真正促使住房回歸居住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