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這么高,為什么我們還是要買房?
中國人的人生大事都跟房子有關
知乎上一位網友就說,“房子本身不是剛需,但是有其他幾樣東西是剛需,例如婚姻,教育,這是剛需。
中國傳統觀念將房產和婚姻綁定,造成房產剛需;中國的學區制度將房產和教育綁定,造成房產剛需;也就是說剛需是可以由觀念和制度創造出來的。”
我們沒有房子,就很難結婚;我們沒有房子,小孩就很難受教育。
不買房,我們敢嗎?
租房子,我們會很沒有安全感
歐美很多國家,法律高度保障租房者的利益,一套房子可以租很久,而且房東不可以隨便把租客趕走。
在中國不是的,房東極其隨意,極其任性,想漲房租就漲房租,想讓你滾蛋就讓你滾蛋。
沒有房子永遠是外地人
很多城市都有這樣一條宣傳語,非常溫馨——來了就是XX人。
但是有篇文章《深圳買房故事》說穿了事實的真相,“來了就是打工狗,買房才是深圳人”。
身邊很多朋友,在大城市待了10年,很愛所在的城市,但因為沒有房子,沒有辦法理直氣壯說自己是XX人。對于那座城市,只能是一場單戀。
住在出租屋里,很難有切切實實的歸屬感。我們那么懷念家鄉,可能是因為在一線城市沒有房子吧。
房子決定階級,沒有房子就容易感覺低人一等
很多年前,許子東在《鏘鏘三人行》里就說,買房決定了階級。
你買了很多套房子,你就是富豪;你買了兩三套房子,你就是中產;你買了一套房子,你是小康;你沒有房子,你就是無產階級。
在房子這件事上,你任何一個錯誤決定,都是致命的,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我們沒有房子,就可能會站在鄙視鏈的底端。
有房子的人可以秒殺一切。
我比你長得好看——可是我有房。
我比你學歷高——可是我有房。
我比你工作努力——可是我有房。
很多時候,房子就是尊嚴。
你越不買房,你就會越窮
其實錢存在手里就是等于浪費資源,只有把它投資出去才有盈利,有房的人,不光能安定的生活,不用為每月的房租發愁,還動不動就會說,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大不了賣套房;如果孩子升學困難,也大不了賣套房。所以說,房子才是最好的投資。
目前最穩妥、最賺錢的投資也只有買房,買房勝過了炒股、勝過了創業。很多人為了創業把房子賣了,結果還承擔巨大的風險,卻不知道房子才是最好的投資。
一、歷年春節后需求大量釋放,購房競爭激烈
大部分客戶春節前的想法是觀望,等到年后,看政府會不會出手調控,希望有更好更便宜的房子出現,等種種假想。所以大量需求壓制到年后,造成年后市場井噴,導致購房競爭激烈。若在市場井噴的情況下買房,不但是房價更高,房源選擇機會更少。因此可以說,春節前房價相對是處于低點,而且選擇余地大。
二、春節前房價趨于穩定,年后漲幅大
依照近幾年北京房價走勢,春節后漲幅平均在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以上,而且每年3月漲幅較大,比如去年三月,北京城區內平均漲1萬左右,主要原因就是:節前觀望需求積壓,節后釋放市場井噴。
三、春節前購買房源多,可挑選余地大
一般在年底有部分人員因工作繁忙,會把看房、買房推至年后,這樣無形中會減少需求競爭,為節前入手購房者制造良機,可選房源較多了,能更好的進行對比篩選,自然能選到優質稱心的房子。一句話“節前客選房,節后房挑客”。
四、春節前出售的業主急于變現,好議價
年前不想賣的業主基本都等年后三四月份出手了,因為那時客戶需求旺盛,對業主有利;想賣房的業主都是缺錢急于變現,買房議價空間大,對客戶有利。年底這種現象在平時很難得,若到年后再買,供不應求,“僧多粥少”,無形中增加很多成本。不如,借著業主急于變現,乘機而入,是個明智的選擇。一句話“買房趕早不趕晚,早買早享受”。
五、年前貸款相對容易,利率低享優惠
銀行每年1月開始放貸,額度相對多一些,年前貸款比較容易。盡管銀行陸續取消首套優惠,但年前買房還是有機會獲得銀行貸款的優惠政策,一般到2月底各大銀行都停辦優惠,大多數會按基準利率執行,比如貸款100萬25年利息相差近20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一個家庭一年兩年的收入。
六、年后學區客戶大量引入,學區需求僧多粥少
幼升小每年5月開始登記,對于當年入學的孩子來說,3月是買學區房的最后機會,天下所有的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上學盡可能的近,同時一般買學區也能滿足家庭一方上班較近,一舉兩得,這樣就出現學區資源緊張的局面。學區房價格只漲不跌,而且漲幅較大,比如幾年前萬柳一帶學區房來說,價格在7000到1萬,現在漲了10倍,到了8萬多,十年時間,用日新月異都不能反映學區房的上漲速度。
主要原因,第一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好的學校就集中在那幾個地方,其他學校師資力量相對差一些,就導致水漲船高的現象;第二是收入分配的問題。如果大家都沒錢,支付能力有限,也不會漲,但收入的兩極化,就導致了少數的有錢人把學區房炒得特別熱。
所以教育資源的不均、收入分配的差異,再加上現在好多名校都是采用劃片來控制生源,劃片就是限定范圍和條件,那就是必須有房子落戶,屬于劃片學區房。其實很多人的房子可能位置居住條件都非常好,離公司也近,生活上班都很方便,但是孩子上學的學校不在這個地方,所以父母只能為孩子上學考慮,不斷孟母三遷。”
七、 開發商高價拿地,推動房價繼續上漲
近期,大型央企、國企回歸一線城市,瘋狂“跑馬圈地”,地王接二連三。比如東五環外孫河地塊,中糧拿地價50000元/平米,預計售價8-10萬元/平米;東三環農展館地塊,融創拿地價73000元/平米,預計售價15-20萬元/平米;東五環外東壩南區地塊,保利首開聯合體拿地價59941元/平米,預計售價10-15萬元/平米。上海、深圳更是地王頻出,難道這是巧合?還是早有預謀? 我想您已經很明白,這是一個強大的信號:稀缺的土地資源,強大的背后需求,房價只能漲!
時機!時機!講得就是時間和機會!再等下去,土地稀缺,房價高漲,還是買不起;然后就改租,請問租房到底什么時候是個頭啊?有需求該出手時就出手,早買早收益!
最后,一句話“面粉決定面包的價格,今天的地價決定明天的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