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石油大佬去天堂開會,他興沖沖地跑進會議室,卻發現座無虛席,早已經沒了他的座位。于是他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大家注意啦!聽說,有人在地獄發現了石油!
此言一出,驚起千層浪,天堂里的石油大佬們都想賭一把,爭先恐后地奔向地獄,生怕落后一步被別人搶走了利潤。這時天堂頓時空了下來。這位發布消息的石油大佬正準備找個座位歇歇時,突然聽到外面有一大群的人在議論地獄的石油是多么豐富。這位大佬愣住了,莫非地獄真的發現了大量的石油?于是他又急沖沖地跑向地獄。
結果地獄中并沒有石油,只是空歡喜一場,為什么這位消息的發布者石油大佬也會跟風呢?背后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地獄里是否有石油本是一場投機有游戲,由于利潤的驅動,一群群傻子涌進地獄,不了解消息的真假,不驗證價值的大小,就盲目跟風,最后總有一個傻子會一不小心成了游戲的最后接盤者。這個故事引出一個理論,叫做博傻理論,告訴我們投資要有立場,不要盲從,不要沉醉在虛幻的發財夢中,否則只會變成市場的犧牲品。
什么叫做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是指在資本市場中,例如如股票、期貨市場等,瘋狂的人們大多有一個買漲的心理,完全不管某個商品的真實價值而愿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未來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將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這個商品買走。
博傻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個傻子。這多么形象地描繪股市、樓市中瘋狂的投資寫照。
然而,傻子也是分兩種的:
第一類:感性博傻。這類人在購買某件商品時,不知道自己已經卷入了一場博傻游戲,更不知道泡沫可能快要見頂了,隨時可能崩盤。例如,在中國股市高漲的時候,有莊家在背后人為抬高股價,等到一群不明真相的傻子砸入大量資金涌入股市之后,莊家眼瞅著手中的股價漲到差不多了,該賺的也賺了,就在股價高點拋售逃離,隨后恐慌情緒彌漫,跟風拋售股票的人越來越多,股價一瀉千里,結果被套牢的是最后高點接盤的傻子。
第二類:理性博傻。這類人清楚地知道博傻游戲的相關規則,只是他們相信在當前火爆的情況下,還有更多更傻的投資者會介入接盤,因此才會投入少量資金賭一把(注意:正因為他們理性,才只投入少量的資金參與這場博傻游戲,所以很難虧得傾家蕩產,甚至他們也懂得止損)。
理性博傻能贏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子來接棒,這個判斷可不能失誤。當大家普遍感覺當前價位已經偏高,需撤離觀望時,真正的高點也就來了。你是撤離這場賭博游戲,還是繼續在更高點等待傻子出現?
“要博傻,但一定不要做最傻的那個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一不留神,理性博傻者可能就成為最傻者,誰要他加入了傻瓜的候選隊伍呢?所以,要參與博傻,理性的投資者必須身經百戰才可以。
例如,現在的樓市漲得紅紅火火的,有的一線城市傳出來的個別樓盤價格下調,也只是假摔而已。放眼望去,依舊是樓市江山一片紅。于是,大量投機客抱著一個信念:一線城市再漲十年沒有問題,大量的資金涌入樓市,一定程度上助推樓市越漲越生猛。世界上沒有永遠只漲不跌的商品,但是樓市什么時候見頂,這個時間點誰也不好預測。隨后,一批接著一批的博傻者參與這場樓市投機游戲,讓樓市的泡沫越來越膨脹。價格暴漲背后,危機四伏,能在正確的時間點大賺一筆退出樓市擊鼓傳花的游戲才是贏家。
對于抗壓能力低,資金不足的群體,例如農工、學生等,就不要在國家的號召之下瞎激動了,你見過股市暴跌之后,配資炒股虧得傾家蕩產要跳樓的嗎?你見過美國樓市大次貸危機下,還不起房貸,房屋被銀行收走,流落街頭的人們嗎?
博傻游戲有風險,請你三思再入局。
此類的博傻案例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也非常廣,舉幾個例子:
案例一、無名氏的公司怎么騙了無數人?
1720年,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中有這樣一個插曲:一個無名氏創建了一家莫須有的公司。自始至終無人知道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認購時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后把大門擠倒。沒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獲利豐厚,而是預期有更大的笨蛋會出現,價格會上漲,自己能賺錢。令人意外的是,連大科學家牛頓也參與了這場投機,并且最終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人們的瘋狂實在難以估計。”
在這種瘋狂的狀態下,大家的心理是自己買貴了無所謂,只要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人就成功了。
案例二、郁金香的泡沫悲劇
人們很難想象,一株小小的植物竟能引發一場投機狂潮,被稱為“郁金香現象”。
郁金香曾在荷蘭風靡一時,人們對它表現出一種病態的仰慕,以擁有這種花卉為榮。于是人們競相搶購,郁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隨后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加緊炒作。最后,一株小小的郁金香竟然表現出幾匹馬的價值(當年的馬可是很貴的交通工具)。一年時間內,它的身價暴漲了5900%。
所有的投機行為都有一個特點,在價格剛開始上漲時,大批的投機客介入炒作,等價格達到不可思議的高位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崩盤。一旦有人產生恐懼的情緒開始拋售,郁金香價格便一瀉千里,暴跌不止,無人無津。一夜之間,多少人變成了窮光蛋,甚至是乞丐,連一些荷蘭大貴族也陷入了無法挽救的破產命運。
暴漲必有暴跌,當人們開始尋找替罪羊的時候,卻極力回避荷蘭全國上下一致無理性的投機這一罪魁禍首。投資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在郁金香經濟曇花一現之后,荷蘭的經濟陷入了長期的大蕭條。
案例三、恐慌情緒下的搶鹽風波
日本大地震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歐美部分地區公眾開始購買碘鹽防止核輻射,中國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公眾盲目搶購碘鹽的情況。
為什么要搶鹽?理由簡單,說是日本地震、海嘯、核電站爆炸,導致海水受污染,于是鹽受污染,以后海鹽不能用了,于是食鹽不能吃了,于是以后會漲價,甚至沒有鹽了。
很快,全國多地超市的食鹽被搶購一空。甚至出現不良商家抬高鹽價,但是仍有恐慌的群眾高價也要囤鹽。
當謠言澄清,食鹽搶購潮逐步退去,各地又紛紛涌現退鹽一族,可謂"買也匆匆,退也匆匆"。本質上購鹽是一種自愿行為,你是高價買了鹽,可是商家是有權不予退貨的。你就可能不小心成了這場風波中最后一個傻瓜。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中國的股市。
股市也是同樣的原理,當股票的價格不斷被推高時,終有一天股票價格會脫離實際價值。但是總有人相信,將來有更傻的人會接過他們手中燙手的股票。投資經驗越豐富的老手,越會遠離股市博傻,而要套住一個新股民則非常容易。一旦股市崩盤,則是誰也無法阻止的,最先虧損的是剛入場的散戶,他們總是后知后覺。
在股市大漲的刺激下,很多股民看著低價的ST股天天漲停,誰還管這家公司有沒有虧損、是不是存在退市風險、有沒有莊家在背后做手腳,只要上沖漲停就敢買進,完全是賭徒的心理。當股民喪失了理智,只靠沖動和本能去買賣股票時,毫無分析地進入市場,甚至透支博傻,最后只會落一個巨虧的下場。
成功的投資人早已告誡我們,在股市中,不是比誰賺得多,而是比誰活得久。
為什么很多人懂得博傻理論背后的風險,還是要義無反顧的投身進來呢?一個字,皆因“貪”。給你過多的黃金,你也拿不走;給你過輕,你覺得得到的太少,這就是人性。
現實生活中,那些成為最傻的人,除了習慣性跟風投機炒作之外,還很貪婪。在博弈中,他們為了獲得最大化的利益,總是期待最后一個傻子的出現,結果越貪婪越失去理性,一不小心成了最后一個接盤的笨蛋。所以,當貪念起時,別忘了提醒自己,貪婪會把你帶向破產的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