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降息后,中國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僅為5.65%,5年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僅為3.75%,均處于歷史低點。此前,中國商業貸款購房最高利率曾高達7.83%,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最高利率一度高達5.22%。
從貨幣到行政,從中央到地方,多管齊下的“托市”組合拳之下,中國樓市成交量增長、價格止跌、存量消化的勢頭已經出現。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房地產行業在嚴厲的調控下也出現一段時間資金回收的困難,庫存增加,但現在政策已經開始放松,隨著銷量的增加,供給相對較慢,價格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得到確認。所以政策的拐點和去庫存的拐點都已經出現。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稱,5月份滬深等重點城市成交量會繼續回暖,新盤價格有上漲的勢頭,二手房“跳價”現象也將增多。
回暖勢頭明顯的中國樓市,又將迎來一款新的核武器—MBS。
去年9月30日,中國央行、銀監會首次出臺通知,鼓勵銀行發行MBS。5月15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試行)》的公告,MBS來勢洶洶,有業內人士更把它稱作引爆樓市熱度的核彈頭!
MBS是銀行把貸出的住房抵押貸款中符合一定條件的貸款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抵押貸款的集合體(pool),利用貸款集合體定期發生的本金及利息的現金流入發行證券,并由政府機構或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對該證券進行擔保。
因此,MBS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濃厚的公共金融政策色彩的證券化商品。發行券商會將抵押集合體所產生的本金與利息原封不動地轉移支付給MBS的投資者。
回暖勢頭明顯的中國樓市,又將迎來一款新的核武器——MBS。MBS,不是“面包師”,也不是“夢芭莎”,這看起來有點高冷、讀起來有點拗口的三個英文字母,中文名更讓人頭暈: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它的運行機理是:銀行將已發放出去的房貸資產打包,以債券形式在銀行間或通過券商進行買賣交易,變現的資金用來進一步增大房貸資金池,以解決近年來困擾市場的房貸額度緊張難題。去年9月30日,央行、銀監會首次出臺通知,鼓勵銀行發行MBS。5月15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試行)》的公告,MBS來勢洶洶,有業內大V更把它稱作——引爆樓市熱度的核彈頭!這三個英文字母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它真能成為房價上漲的助推器嗎?1美國人早就這么干了!舉個栗子如果你三年前買了一套150萬元的房子,支付了50萬首付款,然后向銀行借了一筆期限30年、總額100萬元的房貸。3年后,你已經償還了5萬本金,房子也升值到200萬元,這時銀行把你剩余的95萬元房貸打包做成一個名為MBS的證券產品,以一定的發行利率賣給券商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銀行順利拿回所有的貸款本金,房子的抵押權也從銀行轉移到其他金融機構,這個時候,借給你錢的不再是銀行,而是購買了MBS的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談到MBS,就要談到它的起源地——美國。上世紀70年代前后,美國二戰后“嬰兒潮”一代開始成年,對房貸的需求激增,但由于房貸的發放機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大多是中短期存款,而房貸是長期貸款,期限不匹配帶來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斷積聚,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來源緊張,很多美國人無法貸款買房。為了解決房貸難題,從1968年起,具有美國政府背景的吉利美、房地美與房利美三大專業機構陸續從銀行手上收購住房抵押貸款,然后打包成證券化產品,向投資者發售。由于這些產品隱含了政府信用,但收益率高于美國國債,受到投資者追捧。MBS的發展自此進入快車道。截至2014年上半年,美國按揭貸款余額為13.3萬億元,其中MBS余額達到7.7萬億元,占比57.9%。
除了緩解房貸資金來源緊張的難題,申銀萬國房地產行業分析師韓思怡認為,MBS能把房貸這一流動性較差的信貸資產,轉化為流動性較高的證券資產,由于流動性提高,買賣更加方便,銀行可以降低資產收益率的要求,從而實現降低房貸利率的效果。2有了它,樓市不用擔心被誤傷了!與美國相比,國內的房貸市場依然維持在商業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10.74萬億元,但MBS產品幾乎沒有。自2005年以來,我國僅發行過4單MBS產品,總規模約為171億元,在房貸余額中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計。于是,每當房貸緊縮,樓市總是免不了被誤傷。尤其去年,銀行紛紛收緊房貸額度,導致房貸利率普遍上浮,且放款時間延長,這是導致樓市出現深度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連任志強也忍不住炮轟:去年房價就是被銀行“打拐”。眼下,隨著監管層大力推動資產證券化,MBS的發展已經箭在弦上。考慮到目前房貸的基準利率已經跌破了2008年末的最寬松時期,如果MBS真能讓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行,購房者的月供負擔將進一步減輕,這對樓市無疑是重磅利好。
總結:
所以,MBS的威力雖大,但要在短期內爆發不太現實,利率環境、政策支持、市場監管能否到位,將成為能否引爆這顆核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