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房價,先看房價:已經止跌。選取房價指數高于全國水平的三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不好意思,真沒廣州),來看它們從2010年6月到2015年5月4月的房價指數。

從走勢圖可見,三大中國“房價核心軸”城市,商品房平均價格基本自2014年10月開始,已經逐現回暖態勢,從2014年的低谷,向2013年的水平回升。(北上深5月房價指數32343元/㎡,32509元/㎡,31495元/㎡)
全國范圍的情況是怎樣呢?

同樣截至今年4月,全國百城住宅均價環比跌幅僅為0.01%,基本止跌;同比下跌4.46%,跌速放緩。

10個主要城市到今年4月,房價平均水平環比轉跌為漲(7漲3跌),小幅上漲0.12%。深圳已出現同比上漲,且一下子漲超1個百分點,十城整體跌幅減緩至3.46%。
短期未來:供求活力開始反轉
以上數據講的是截至目前的情況。但咱老百姓更想知道的是短期(一年)未來會咋樣對吧?
不考慮與政策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排除與金融、體制、區域等等之間“金枝欲孽”的劇情,其實決定房價走勢的關鍵因素就兩個:供、求。
從2006~2014年的全國商品房供求和價格關系上看,供小于求,沒話說,房價走高。
新增供應:悠著走
這樣說,是因為看到了一項側面證明新增供應,且綜合反映供求的一項指標——庫存,它已經開始變化了。
截至2015年5月16日主要城市庫存情況

全國主要12個城市中,截至5月16日,住宅存量已有8個城市環比下降了,另外4個城市由于庫存基礎巨大,而且有了相對較大的新增供應量,所以存量保持上升。
為何說“相對較大”?因為這4大城市新增供應量只能說比其他二三線城市更多,但跟自己比,到底大不大,則見仁見智了。
比如北京,就出現新增供應量“歷史新低”的局面。
由于北京去年累計的庫存基數大,目前存量依然超8萬套,按4月份每月成交4342套的水平計算的話,消化期約18.6個月。

這個水平不低,比起曾經出現過的“22個月消化期”,算是狀況好轉,但能否繼續轉頭向上,還得看成交能不能持續支撐了。
成交量:能否支撐?
4月份情況顯示,政策影響下,主要城市樓市成交走高的趨勢比較顯著。
從一二三線城市中選出的近40個城市代表,它們在4月份,有近七成的成交環比上漲(漲幅11.37%),居然同比也上漲了!(漲幅21.81%)。
4月份全國主要城市成交情況(部分)

一線城市更夸張!成交面積環比上漲24%,北京漲幅最大(49.82%);同比上漲59%,上海漲幅最大(72.71%)。
庫存調整+成交復蘇≈市場活躍+價格回升
從≈走到=,其實還要市場反映一段時間,不過除供求以外,來自二手房的回暖、大戶型的放量等等局部因素,也在影響價格數值的上揚。
但最后說一句,就算你的城市在表格上住宅均價上漲,也不代表你看上想買的區域/房子,價格是漲的。
買房自住的話,錢夠房優,該買就買,你就別想太多啦~